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最快免费查美国 IP 方法 (普15)

.
要看任何企业在美国有那些知识产权保护,请用IP屏 (www.ip-screen.com);只要输
入企业名字,不到一分钟便可免费明列该企业在美国注册的专利,商标,版权,和海关
登记。

请看前文

(GEN 15)  链接USIP

讼管企业 - 知识产权诉讼维权均衡器 (普14)

.
在美国,许多中小型公司和学术机构坐拥有价值的专利权,但不能承担专利侵权诉
讼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和费用。美国专利案件的平均审理至少需要几百万美元,花费
1000万美元或更多资金的案件也不少见。知识产权维权诉讼的本质属民事诉讼,政
府通常不会资助当事者任何一方,专利诉讼费用的暴涨已导致学术机构和企业无法
自行筹措资金诉讼,于是常有“有理无钱”之叹,无力维权就等同没有权利。

幸运的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正在寻找途径,以增加他们的投资回报率,
他们发现投资在专利诉讼越来越有吸引力。于是一整个 “打赢分成” 的知识产权诉讼
管理 (下文“讼管”) 行业,应运而生。

讼管企业,美国通常名之为”非实践个体“ (Non-Practising Entity,简称“NPE”)。

一件美国知识产权维权诉讼,原告方大体有如下几个角色:


角色
功能
案子赢了可得好处

美国
分成”
诉讼律师
“自备粮饷”来打仗的。先期评估案子是否适合以“打赢分成”方式承担,及负责诉讼

总收入1/3 40%
讼管企业
掌柜的。充当诉讼权人(原告),和筹措管理诉讼资源(如诉讼律师和诉讼费投资者),负责总收入结余分配

总收入结余(与原创者分成)
诉讼费
投资者
提供诉讼费用(除律师费)的资金,主要关心风险和投资回报率
取决于案件的事实和投资的金额,每年风险溢价约本金的30%70

原创者
知识产权开发,和转让知识产权给诉讼权人
如果原创者是工厂,诉讼对它的好处主要是权利的执行,减少竞争,保持高利润。也可参与总收入结余分成






1。 诉讼律师当然就是这类“分成”案件的原动力 - 因为他们是以自己的资金资源
“保证”其对案件的评估和对自己会打赢官司的自信。如果没有战绩辉煌的知识
产权诉讼律师在经过详细评估案子后答应以“分成“方式承担,通常掌柜的讼管企业
不会接案,诉讼费投资者也不会有胆投钱。

2。  讼管企业 (NPE) 是这个知识产权讼管行业的”风险投资银行“,在每个案子里筹措
资源,及充当原告 (通常以独立的子公司为之),以其对筹措和管理诉讼资源 (如不同的
诉讼律师和诉讼费投资者) 的专业知识和通路,来赚取总收入结余 (与原创者分成)。

3。  诉讼费投资者通常不管案子,只是消极投资,冒可能全军尽墨之风险,求每年百份
之三十到七十的回报,所以有关讼管企业过去的表现应是其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美国
的专利诉讼,律师费以外的诉讼费 (例如差旅,法庭费用,问话记录员,技术专家,经济
专家等费),通常可以是总花费的百份之十到三十。

4。  原创者,是知识产权开发者,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案子。如果原创者是工厂,诉讼
对它的好处主要是权利的执行,减少竞争,保持高利润。视案件的事实,也可参与
总收入结余分成。


没有讼管行业,许多中小型公司和学术机构就无力为其知识产权在美国维权。中国
到2015年估计专利数量会是世界第一,也许现在发展讼管行业,并不为晚。


(GEN 14)  链接USIP

其实知识产权并不局限于高科技 (普13)

.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刚发表的 “2010 创意经济报告”,http://www.undp.org/publications/
CER%2710_all_optimized.pdf,中国自2002 年起, 创意经济产品出口已是世界第
一。  2008 年中国大陆创意经济产品出口 美元 848 亿,比排行第二的美国多出一
倍也不止。 以下是创意经济产品出口排名前五名 (节录于“2010 创意经济报告”第 132
页):


2008
排名
出口地         
2008
出口额
(亿美元)
2002
出口额
(亿美元)
2008
市场份
(%)
03-08
增长率
(%)
1
中国 
848.07
323.48
20.8
16.9
2
美国
350.00
185.57
  8.6
13.3
3
德国
344.08
152.13
  8.5
14.7
4
中国香港
332.54
236.67
  8.2
  6.3
5
意大利     
277.92
165.17
  6.8
  9.7



该报告的数据基本只到2008。现在的数值看来又已更上层楼。

创意经济又名创新经济,据该报告的定义,应是会包括影音产品,表演艺术,广播,
体育,旅游,时尚设计,出版业,软体和电脑资讯服务,互动软体(如游戏软体,含
基于互联网之游戏服务),工艺品等。

应该引人深思的是,中国是创意经济产品出口大国,但这些出口商品的“含金量”
 (以出口利润计算) 有多少?从另一层面看,你什么时候听过中国公司在外国 (例
如美国这个最大的市场) 为它们的创意经济知识产权维权?

不维权就等同没有权利。

该报告并没有细述,但明显中国创意经济产品出口商品里,“高科技”只是小部分。
其实知识产权并不局限于高科技,君不见发达国家很多大企业,例如迪斯尼,以版
权和创意起家,经数十载征战诉讼维权,居高不落。最少对中国中小型企业而言,
“高科技”很多时可望而不可即,预算不要全花在实用专利上,也应看看版权和外
观专利是否可行。

(GEN 13)  链接USIP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谷歌与百度,书库文库管不好就关?(版6)

.
2011年3月22日,经过经年的诉讼和辩论后,美国华裔法官丹尼。钱(Danny Chin)拒
绝了谷歌图书和一众作者原告的和解。这场争论开始于2004年,当谷歌订立协议,
与多家科研图书馆数字化拷贝书籍和其他著作,但该行为并没有得到著作权人的许
可。这促使了作家协会 (美国 Authors Guild) 在2005年对谷歌提起集体诉讼。当事者
双方在诉讼经年后提出和解书,按集体诉讼法要求审判庭批准,这和解建议吸
引了的许多假定类集体成员的反对。经过公平听证会,钱法官拒绝批准这和解建议。

在一个48页的判决书中,钱法官解释说,提议的和解方案将使谷歌能够利用未经着
作权人明确许可的书籍。他说,它将给谷歌比其他竞争对手显着的优势,并可以说
是给它控制了图书搜索市场。法官也表达了对建议给著作权人主动“退出”("Opt-out")
的解决办法之意见,认为这将不符合现行著作权法的一致性条款。不过,他表示,
如果再次修订的协议可以更好地保护版权拥有者,他将重新考虑。

中国搜索引擎大公司百度也有“文库”下载平台,引起的争议也不少。据中国报载,
“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3月24日与百度就盗版问题的谈判宣告破裂。25日,知
名作家韩寒博客发文,争议更起高潮。百度老总李彦宏曾说过“如果管不好就关掉。”
百度周三 (30日) 表示,已经从百度文库移除了两百八十万件作品,文库只剩大概
一千文学作品,都是百度认为不会有异议的作品。百度发言人并说希望与作者讨论
可能安排在网上分发他们的作品和分享收入。

本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点名33个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市场
网站,说它们是盗版或假冒商品销售“臭名昭著的市场”。如果百度今天真正从善
如流,从百度文库移除了两百八十万件有争议的作品,不知 该贸易代表是否要解释
一下为何百度还是榜上有名,而谷歌图书却继续正大光明?”

大约同样的版权关注,是会先在美国还是中国解决?

(COP 6)  链接USIP

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又一个商标案子完满结束 (标9)

.
一个商标,两年的智斗,为我客户争取得美元七位数字的圆满结局。


对手是个大家伙:一个财力雄厚的国际零售商;相形之下,我们的客户, 一个本地
的服装制造商,算是小鱼。大家伙要进入市场,小鱼的商标注册档了路,一场要缠
讼多年的商标之争看来无法避免。金融危机以还,百业萧条,生意淡薄,实非是在
衙门争议交锋的好时机。美国的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又是出名的昂贵,小鱼正愁如
何负担得起。

这件案子我所答应以“赢了拆账”形式承担,分担了客户的法律费用风险,而且有
助于平衡当事双方的大小,和财力资源差异,让当事人能据法力争,结果皆大欢喜。



如果你有商标或其他知识产权,在你手中并没有产生合理收入,请记住,你的鸡肋
也许是他人的鱼翅,可以有变则通。

(TM9)  链接 USIP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美国海关在边境创造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普12)

.
美国海关边防局(以下简称 “海关”)有权在海关登记备案已经联邦政府注册的商
标和版权,用来帮助制止未经授权的进口。多年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对我们客户
非常有收效的知识产权维权工具:美国政府的执法机构在美国边境会积极地帮助监
控你的知识产权。海关登记备案仅限于已经注册的商标和版权(而并不适用于专利)。
在美国海关登记备案的商标和版权名录可在此查阅:http://iprs.cbp.gov/

美国海关刚刚宣布一项海关内联网的新功能。如果你的产品或包装有某些具体特征,
可以帮助识别并区别于有可能侵权的产品,你应该给海关提交一份你的《产品识别
指南》。海关最近给我们有关该《指南》的通知中提到了下列规则和注意事项,重
要的是指南里不能提供法律意见,并不能直接对冠名的“侵权者”提出制裁要求。


(原文择要) :知识产权权利人如果直接引用法律法规或提出立即制裁要求者,有可
能会被禁止将来参与港口培训。

所以在准备提交《产品识别指南》给美国海关时,你应当寻求必要的帮助。

又我们与海关查讯后,特别提出以下几点事项:

1。  海关希望《指南》以 .PDF格式提交。之后,《指南》会由海关总署审核,然
后输入到IPRiS内联网,并由海关进出口专员在各个美国入境口岸使用。

2。  如果产品或包装更新,备案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修改备案,提交新的《指南》和
新的产品营销资料。

3。  海关进出口专员只能使用已经放在IPRiS上的《指南》。

4。  如果海关备案持有人不提供《产品识别指南》给海关,海关会继续按已经备案
登记的内容监控你的知识产权。但是,有《指南》案件将给海关的监控工作提供大
大的帮助。

5。  所谓“港口培训”其实是指你可以要求亲自到就近的港口与海关进出口专员面
谈,教海关如何识别你的产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直接引用法律法规与
海关专员辩论或提出要求对某侵权人进行制裁。

6。 美国海关的现行政策是,提出侵权指控应当谨慎,他们不希望看到没有证据的
赤裸指控。海关也有一个可以在网上直接提交知识产权侵权指控的表格(仅限于已
经在海关登记备案的版权和商标)。该网页为:

https://apps.cbp.gov/eallegations/allegations.asp

下文为海关通告原文:


From: BRABANT, GARY D [mailto:gary.brabant@dhs.gov]
Sent: Wednesday, March 09, 2011 10:55 AM
Subject: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s

This email is to thank you for recording your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or copyright(s) with Customs & Border Protection (CBP).  Some rights owners have already taken advantage of a recently added function to CBP’s Intranet, and provided their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s to CBP for upload to 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rnal Search system (IPRiS).  Rights owners who have recorded their copyright(s) and/or trademark(s) with CBP but have not submitted their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s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doing so.  Submission of the product guide helps us with quicker response for authentication, and for protecting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gainst the health and safety risks associated with fake commodities that work their way into supply chains.  The job of authenticating products and identifying counterfeit and pirated merchandise at US ports of entry is a difficult task, and these guides are another tool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CBP Officers and Import Specialists in the fight against counterfeit and piratical goods.  

We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vite you and your company to submit a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 so that CBP can maintain a secure central repository of information that CBP Officers and Import Specialists can use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throughout the U.S. and at ports of entry. When you create a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 please see below for general guidelines and incorporation of a required disclaimer.  Once this process is completed, we will review your Guide for accuracy, and after approval, it will be posted to our secure intranet.

For any additional assistance o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ne of our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ists, Mr. Gary Brabant, gary.d.brabant@dhs.gov , tel: 202-863-6603; or Mr. Marty Canner, martin.canner@dhs.gov , tel: 202-863-6612. 

IPR PRODUCT IDENTIFICATION GUIDES: GUIDELINES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to clarify current CBP policy related to product identification training:

  • Product identific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from IPR holders should neither address CBP legal authority nor offer legal opinions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action that CBP officers should take in any particular situation.
  • CBP need not have made an actual determination that a suspect product is “counterfeit” and “piratical” in order for IPR holders to use these terms in their training materials.  However, when developing their training materials, IPR holder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erms such as “suspect” or “allegedly infringing” rather than “counterfeit” or “piratical,” where possible.
  • IPR holders shall not instruct CBP officers and import specialists, either verbally or in writing, to examine, detain, or seize goods for IPR violations.
  • Field offices and/or ports may exercise discretion when considering any offer of training from IPR holders.  Impact on port operations, such as staffing issues,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 Training is to be declined if an IPR holder has not recorded their rights with CBP.
  • IPR holders that address legal authorities or direct action may be barred from future port training.
  • A copy of the disclaimer statement (below) is required to be attached to each copy of th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before the materials are disseminated to field personnel.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in are those of the right owne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Decisions as to whether or not merchandise should be detained or seized for infringing protec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to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established procedures by CBP personnel at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concerned field office.  CBP personnel who have questions arising from this product identification training material or manual should call the IPR Helpdesk at 562-980-3119, ext. 252, or the IPR and Restricted Merchandise Branch, Regulations and Rulings at (202) 325-0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N 12)  链接 USIP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非执业实体 (NPE) 过去十年在美国的专利诉讼 (专15)

.
我们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看一下Dennis Crouch 教授在他的 Patently-O 博客 里发
表的,由 PriorSMart 收集的美国专利诉讼数据:

在过去10年,在美国送告状最多的专利原告前10名,其中3名是非执业实体 (Non-practicing
Entities, or "NPE", 难听的叫他“专利蟑螂”)。就是不算 NPE 其中的第三名
(因为他提控的案件大多是虚假专利标识案件,因而不是真正的专利诉讼),剩下的
两名 NPE (Acacia, 和 Ronald A Katz Technology Licensing)过去十年在美国合
共提交了297 件专利诉讼案件,这是由前10名专利诉讼原告合计提控的专利诉讼案
件总数的25 %。在这些案件里,光这两个 NPE 就合计提控了 2395 名被告,是被前10名
专利诉讼原告控诉的被告总数的44%。


而且根据普华永道 (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10年专利诉讼报告,NPE 提控的
专利诉讼,损害赔偿平均是执业专利拥有实体作原告的案子赔偿的三倍!! 该报告也没有
解释为何有不少大型企业 (例如博世,3Com公司,飞利浦等) 都选择将已被侵权的
专利转让给 NPE。

想想看,为什么没有生产或使用专利的企业,会有这么多的专利诉讼,而且成果丰
硕?  这又如何影响中美贸易?容后再详。


(PAT 15)    链接USIP